長江商報消息 在德國曾經的煤炭主產區,矗立著一座為經濟發展作出過巨大貢獻的煤炭而立的紀念碑。該紀念碑位于一個超過半英里深的巨型煤礦——關稅同盟礦旁邊,該礦曾是世界上產量最大的煤礦。
關稅同盟礦建于工業革命初期,它的投產鞏固了德國作為煤炭巨頭的地位。關稅同盟礦傳奇的坑口Shaft XII一度因其高度自動化而被業內稱為煤炭界的“技術壯舉”。
然而,到了1986年,在德國開采煤炭已經變得比從俄羅斯和美國等國家進口煤炭更為昂貴。關稅同盟礦被迫關停,最終成為一個文化中心。
現在關稅同盟礦是德國的一個大型煤炭歷史博物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Shaft XII坑口的標志性圖像在其所在的埃森市隨處可見,并成為魯爾地區的非官方標志。
目前關稅同盟礦所在的地區仍處于轉型中,但它經常被作為例子,來展示一個曾經嚴重依賴煤炭的地區是如何淘汰煤炭的。
對美國來說,這里的模式為向清潔能源過渡提供了經驗,但隨著美國氣候政策的瓦解,德國能源轉型的兩大支柱——資金和政策——對美國似乎變得越來越遙不可及了。
德國利益相關方共同商定轉型政策
盡管德國計劃在本世紀中葉實現凈零排放,但它仍然是歐洲最大的煤炭消費國和生產國。2020年,德國政府頒布了一項法律,將2038年定為淘汰煤炭的最后期限,現在有可能將這一時間提前到2030年。
德國的能源轉型側重于為礦工和依賴煤炭的地區提供經濟支持。隨著煤炭產業的衰落,政府幫助發展其他產業使區域經濟多樣化,為當地人提供就業機會。
這些都是利益相關者聚集在一起,通過談判共同商定的。煤炭工會、環保主義者、煤企高管和立法者都同意逐步淘汰煤炭,當然談判過程是艱難的,各方都做出了妥協和讓步。
美國可能很難走上與德國類似的道路,尤其是在拜登政府標志性的氣候立法在產煤州參議員的反對下“流產”之后。
美國公用事業公司工會(UWUA)政府事務主管李·安德森(Lee Anderson)表示:“由于在二戰結束后做出的社會和經濟選擇不同,與美國相比,德國擁有許多內在優勢。德國政府將所有利益相關者——煤炭企業、礦工、社區人員——聚集在一起,并花了大約18個月的時間制定了一項涵蓋他們將如何在20年內逐步淘汰煤炭的國家計劃,這在美國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無法想象在美國能發生這樣的事情!
安德森是來自美國的工會代表團成員,這個代表團于2020年訪問了德國,以了解該國是如何進行能源轉型的。他們訪問了礦區和復墾區,并會見了受影響的社區成員。
安德森表示,會把所見所聞帶回美國,并將其寫入政策,旨在效仿德國的做法。
2021年5月,美國公用事業公司工會和憂思科學家聯盟共同發布的一項分析認為,隨著美國轉向低碳經濟,拜登政府需要在未來15年內投資高達830億美元,以支持煤炭社區和礦工實現轉型。
“轉變正在發生,只不過這種轉變是偶然的,沒有規劃和遠見。從社區尤其是礦工的的角度來看,現在的這種轉變方式是最痛苦的!睉n思科學家聯盟前高級能源分析師杰里米·理查森(Jeremy Richardson)說。
安德森介紹,分析中提出的建議被制定成了法律,在和解談判中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在遭到西弗吉尼亞州州長曼基(Manchin)的反對后,拜登政府被稱為“更好的重建法案”(Build Back Better Act)的1.7萬億美元一攬子計劃面臨泡湯。
德國更愿意為能源轉型花錢
德國的能源轉型仍在進行中,在最初階段,淘汰的主要是所謂的硬煤。美國的懷俄明州和西弗吉尼亞州大量生產這種硬煤,主要用于工業和發電。
德國最后一個硬煤煤礦于2018年關停,但直到2030年以前,德國將繼續開采褐煤。根據德國新政府的提議,屆時德國將完全停止使用煤炭。
根據德國工會聯合會的數據,現在燃煤發電在德國發電結構中所占的份額約為25%,低于世紀之交的50%,煤炭行業直接雇用了大約2.5萬名員工。
根據美國能源情報署的數據,現在燃煤發電約占美國發電結構的20%。美國現有燃煤發電產能的28%將于2035年前退役。煤炭開采行業現在大約雇用了4萬名員工。
但相較于美國,德國更愿意為能源轉型花錢。
未來資源和環境保護資金的案例研究表明,大規模的政府投資和制定完善的產業轉型政策是德國實現能源轉型的“核心措施”。
作為早期淘汰煤炭計劃的一部分,德國立法者通過一項法律,確保在未來20年撥款超過400億歐元,幫助因煤炭資源枯竭而失去工作和收入的居民。
德國強大的勞動法和社會安全網也確保失業礦工能夠獲得失業救濟金、保留醫療保健權利、得到再就業培訓或提前退休等,這些都能幫助減少過渡給他們帶來的傷害。
這些都是美國可能難以復制的。
德國為煤礦社區“量身定制”解決方案
如果各國要實現雄心勃勃的氣候目標,就必須淘汰煤炭。在拜登任職期間,美國的目標是到2030年將其碳排放量較2005年減少一半,德國的目標是減少65%。
如果不將淘汰煤炭的期限從2038年提前到2030年,德國將無法實現這一目標。德國新政府在默克爾離職后,提出了新的時間表。這引發了對能否公平對待礦工的擔憂。
德國新政府發布了一項治理計劃,稱不會因淘汰煤炭而導致任何人失業,也不會向企業支付額外補償。
德國新政府還計劃在2030年前將可再生能源電力在發電結構中的占比從當前的50%提高到80%。
德國強調根據當地社區的意見為社區“量身定制”解決方案。
美國也需要因地制宜。
理查森表示,發展戶外休閑和清潔能源組件制造基地可能是不錯的選擇。
美國國會于2021年11月通過的基礎設施法案中,有一些條款可以為重新開發廢棄礦山提供資金。
拜登政府還成立了一個跨機構工作組,以幫助振興煤礦和燃煤發電廠社區。該工作組已經確定了450億美元的聯邦資金,相關社區可以利用這些資金進行基礎設施投資、修復環境和發展社區。
但這些還不夠。
藍綠聯盟負責立法和聯邦事務的副總裁杰西卡·?说鲜(Jessica Eckdish)說,淘汰煤炭不僅對工人本身,而且對他們所在的社區和地區都會產生復雜的影響,現在進行這些投資是為了支持正在轉型的工人和社區,但也要提前應對可能發生的影響。
該聯盟于2020年組織了那次德國之行。(中國煤炭報)
責編:ZB